《菊圃钩沉——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谈往录》出版发行
2019-12-12 08:33来源:光明日报 苏丽萍阅读量:5605
2019-12-12 08:33来源:光明日报 苏丽萍阅读量:5605
由刘连伦、张彩虹编著的《菊圃钩沉——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谈往录》一书,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,12月11日在京与广大读者见面,并同时向各大京剧院团、院校、图书馆进行了赠书。
《菊圃钩沉——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谈往录》,作者经过多年对资料的收集、整理,并在2018——2019一年中加紧编著,终于在中华戏校成立90周年前夕,完成全部工作。该书512页,49万字,筛选照片658幅,可谓图文并茂,对了解、研究中华戏校发展史,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。
1930年由焦菊隐、程砚秋先生创办的北平中华戏曲职业专科学校(简称中华戏校),对旧式的戏曲教育制度进行了许多大胆的改革,例如取消打骂、体罚,重视文化教育等,同时也吸取了过去科班口传心授,以戏带功,因材施教,严格教学,注重实践等优点,所以使戏曲人才辈出。
中华戏校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,除了焦菊隐、程砚秋、金仲荪以外,梅兰芳、王瑶卿、齐如山、张伯驹、李石曾、徐凌霄等社会各界名流,也参与了审定教师资格和教学方法的制定。在传授京剧表演的师资队伍中,中华戏校还延聘了北平各大科班的名师,如蔡荣贵、高庆奎、李洪春、张连福、王荣山等人,涵盖了老生、小生、武生、青衣、老旦等行当,并有吴晓铃、华粹深、翁偶虹等戏剧家教授文化课程,可谓一应俱全。
在课程内容上,戏校开设的课程具有“双重性”,“根据科班学徒制的原则和按照科学的方法安排的”,除了戏曲基础训练课程,中华戏校分年级设置了相当数量的文化课,包括国文、英文、法文、日文等,这些课程使学生获得了较为全面的文化修养。中华戏校在剧目表演上既有传承,又注重对传统剧目进行改良。能公演的传统剧目有155出,数量相当可观。
中华戏曲专科学校,1930年6月在北平(今北京)筹办, 9月开学,1940年11月被迫停办。10年间培养了“德、和、金、玉、永”5科学生近300人。这些学生是一批京剧艺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,如宋德珠、傅德威、李德彬、王和霖、李和曾、周和桐、王金璐、李金泉、赵金蓉、李玉茹、侯玉兰、白玉薇、高玉倩、陈永玲、景荣庆(景永成)等,以后他们独挑大梁,在社会上影响很大,像宋德珠等已成为了一代开宗立派的代表人物。他们取得的非凡成就,恰恰折射出了当年的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办学的成功。程砚秋、焦菊隐、金仲荪等人的办学理念,对当前我国的戏曲教育事业,是一个非常好的范本,非常值得总结、学习和借鉴。
珍贵的史料,生动的述说;台上的辉煌,幕后的趣闻。《菊圃钩沉——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谈往录》,通过该校的亲历者和当年中华戏校各届学生对父辈的回忆,让人们在丰富、翔实的图文之中,了解到中华戏校在十年办学期间,所走过的璀璨历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