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剧《三娘教子》的独特艺术魅力
2020-07-25 09:55来源:京剧艺术网阅读量:7845
京剧《三娘教子》是一出著名的生旦对儿戏,是全部《双官诰》中的一折。其独特魅力在于,歌唱和形体表演两个方面,势均力敌的两位艺术家,都有着独到的艺术展示,再加上剧中的人物少,交代情节的过场少,能够集中笔墨刻画出两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,因而让人听着过瘾,看着带劲。
面对如今动辄大制作的舞台演出,这个戏凭借一主一仆,一生一旦,仅仅两个人物,就在短短的40分钟里,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。这种既短小精悍,又能打动人心的作品,无疑是经典,是应当继承和珍惜的。对于这样的剧目,窃以为是大可不必增头添尾,使之成为一出完整剧目的,因为那样就淹没了生旦对儿戏的特点,让人听起来不耐烦。
不免想起1994年曾在电视里反复播出过李炳淑、陈少云的新版全部《三娘教子》,把王春娥由薛倚哥的三娘变成了三婶,通过调整人物关系,解决了多妻的矛盾,似乎使剧情更加合情合理。旧瓶装新酒,新鞋走老路,改编者的心意可以理解,亦可以肯定,但是我却看不下去。虽然新版只有两个小时,我却觉得很冗长,很沉重,昏昏欲睡,不能引人入胜。剧中交代情节的成分过多,展示人物性格的空间相对被挤压得少了,这一多一少,就使全剧的魅力大打折扣了。与其这样添人加戏地费力不讨好,还不如对老本的《双官诰》稍加修改呈现舞台呢;对于一夫多妻的现象非要这么大动手术吗?对传统经典的改造,实在应当慎之又慎。难怪建国70多年来,除了这版本外,再没有见到过其他版本的新《三娘教子》了。今后能够流传下去的,恐怕也只有作为生旦对儿戏佳作的“机房”这一折了。
佳作者,必然为表演者的艺术发挥,提供了广阔的空间,俗话的“戏保人”就是作品为演员留下了二度创作空间。《三娘教子》为不同流派的旦角名家,提供了这个空间:历来扮演王春娥的不仅有梅派,而且有尚派,又以张派最负盛名,至于程派演王春娥,程砚秋大师有,李世济又继承了。当初六十年代这样演,既是马连良对后进的一次提携,也是李世济为检验自己的艺术水准进行的有益尝试,同时也留给我更多的遐想和沉思。
对于王春娥这位把别人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,以极端负责的态度来抚养、教育的母亲而言,梅派的端庄典雅、尚派的婀娜刚劲、张派的酣畅华丽,无疑都是合适的;而以悲剧擅长的程派来塑造这位有心胸、有志气的女性,岂不是更能突出主人公在教子中含辛茹苦、无怨无悔的一面吗?由于程派在音色上是凄厉的、在音调上是哀婉的,所以特别适合扮演窦娥、张慧珠、祝英台、申雪贞、赵锦棠、蔡文姬、贺后、梅妃、李氏(江油关太守妻)等悲剧人物;即使如《锁麟囊》、《碧玉簪》这种以大团员结尾的戏中,也充满了浓郁的悲剧因素,催人泪下。也正是程派音色、音调上的这种特点,因而也适合表现剧中主人公性格的刚烈,那种不屈服、不服输的劲头,用这种声音表达出来,就显得非常生动,非常感人。王春娥有着和以上人物相同的性格和近似的命运,一方面生活贫苦,度日艰难,另一方面心存高想,渴望改换门庭,所以才能矢志不渝地守冰霜、效孟母,立志教子成名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程派能够把王春娥的性格特征演绎得更加充分。所以我喜欢听程派演员的《三娘教子》。
同样,南麒北马都可以塑造充满义气的仆人薛保:马派的薛保适宜表现奉献者的无私,而陈少云的麒派则让人体会到老仆人那种火辣辣的赤诚。同一个角色不同的艺术家演来,能够给人不同的感受,这才是艺术家的魅力,也是戏曲表演艺术本身的魅力。
然而,无论艺术家还是表演艺术,都离不开一个载体——剧本,没有一个上乘的剧本,演员累死在台上也白搭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只有“机房”一折的《三娘教子》,不愧是生旦对儿戏的佳作。